宜城教育資源網(wǎng)142o7w8l.cn 水龍吟·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拼音版翻譯蘇軾
sì huā huán sì fēi huā , yě wú rén xī cóng jiāo zhuì 。 似花還似非花,也無人惜從教墜。 pāo jiā bàng lù , sī liáng què shì , wú qíng yǒu sì 。 拋家傍路,思量卻是,無情有思。 yíng sǔn róu cháng , kùn hān jiāo yǎn , yù kāi huán bì 。 縈損柔腸,困酣嬌眼,欲開還閉。 mèng suí fēng wàn lǐ , xún láng qù chù , yòu huán bèi 、 yīng hū qǐ 。 夢隨風萬里,尋郎去處,又還被、鶯呼起。 bù hèn cǐ huā fēi jìn , hèn xī yuán 、 luò hóng nán zhuì 。 不恨此花飛盡,恨西園、落紅難綴。 xiǎo lái yǔ guò , yí zōng hé zài ? yī chí píng suì 。 曉來雨過,遺蹤何在?一池萍碎。 chūn sè sān fēn , èr fēn chén tǔ , yī fēn liú shuǐ 。 春色三分,二分塵土,一分流水。 xì kàn lái , bù shì yáng huā , diǎn diǎn shì lí rén lèi 。 細看來,不是楊花,點點是離人淚。
注釋 水龍吟:詞牌名。又名“龍吟曲”“莊椿歲”“小樓連苑”!肚逭婕啡搿霸秸{”。一百二字,前后片各四仄韻。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領格,宜用去聲。結句宜用上一、下三句法,較二、二句式收得有力。 次韻:用原作之韻,并按照原作用韻次序進行創(chuàng)作,稱為次韻。章質夫:即章楶(jié),建州浦城(今屬福建)人。時任荊湖北路提點刑獄,常與蘇軾詩詞酬唱。 從教:任憑。 無情有思:言楊花看似無情,卻自有它的愁思。用唐韓愈《晚春》詩:“楊花榆莢無才思,唯解漫天作雪飛!边@里反用其意。思:心緒,情思。 縈:縈繞、牽念。柔腸:柳枝細長柔軟,故以柔腸為喻。 困酣:困倦之極。嬌眼:美人嬌媚的眼睛,比喻柳葉。古人詩賦中常稱初生的柳葉為柳眼。 “夢隨”三句:用唐金昌緒《春怨》詩:“打起黃鶯兒,莫教枝上啼。啼時驚妾夢,不得到遼西! 落紅:落花。綴:連結。 一池萍碎:蘇軾自注:“楊花落水為浮萍,驗之信然! 春色:代指楊花。 水龍吟·次韻章質夫楊花詞翻譯: 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,無人憐惜任憑衰零墜地。把它拋離在家鄉(xiāng)路旁,細細思量仿佛又是無情,實際上則飽含深情。受傷柔腸婉曲嬌眼迷離,想要開放卻又緊緊閉上。蒙混隨風把心上人尋覓,卻又被黃鶯兒無情叫起。 不恨這種花兒飄飛落盡,只是抱怨憤恨那個西園、滿地落紅枯萎難再重綴。清晨雨后何處落花遺蹤?飄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。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,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塵土,一份墜入流水了無蹤影。細看來那全不是楊花啊,是那離人晶瑩的眼淚啊。 水龍吟·次韻章質夫楊花詞賞析: 蘇詞向以豪放著稱,但也有婉約之作,這首《水龍吟》即為其中之一。它藉暮春之際“拋家傍路”的楊花,化“無情”之花為“有思”之人,“直是言情,非復賦物”,幽怨纏綿而又空靈飛動地抒寫了帶有普遍性的離愁。篇末“細看來,不是楊花,點點是離人淚,”實為顯志之筆,千百年來為人們反復吟誦、玩味,堪稱神來之筆。 “似花還似非花,也無人惜從教墜。”這首詞開頭兩句是說,非常像花又好似不像花,無人憐惜任憑衰零墜地。 首句出手不凡已定一篇詠物宗旨:既詠物象,又寫人言情。即人與花、物與情當在“不即不離”之間。唯其“不離”方能使種種比興想象切合本體,有跡可求。唯其“不即”,方能不囿本體,神思飛越,展開想象。這一句準確地把握了楊花那似花非花的獨特風流標格。說它“非花”,它卻名為“楊花”,與百花同開同落,共同裝飾春光。說它“似花”,它色淡無香,形態(tài)碎小,隱身枝頭,向不為人注目愛憐。次句“也無人惜從教墜”。一個“墜”字,賦楊花的飄落;一個“惜”字,有濃郁的感情色彩,“無人惜”,是說天下惜花者雖多,但惜楊花者卻少,然細加品味,乃是反襯法,詞人用筆之妙,正是于“無人惜”處,暗暗逗出縷縷憐惜楊花的情意,并為下片雨后覓蹤伏筆。 “拋家傍路,思量卻是,無情有思!边@三句是說,把它拋離在家鄉(xiāng)路旁,細細思量仿佛又是無情,實際上則飽含深情。 這三句承上“墜”字,寫楊花離枝墜地,飄落無歸情狀。不說“離枝”,而說“拋家”;貌似“無情”,實質“有思”。詠物至此,已見擬人端倪,也為下文花人合一張本。 “縈損柔腸,困酣嬌眼,欲開還閉!边@三句是說,柔腸受損,嬌眼迷離,想要開放,卻又緊緊閉上。 這三句緊承“有思”而來,詠物而不滯于物,大膽馳騁想象,將抽象的“有思”的楊花,化作了具體而有生命的人——一位春日思婦的形象。她那寸寸柔腸受盡了離愁的痛苦折磨,她的一雙嬌眼因春夢纏繞而困極難開。此處明寫思婦而暗賦楊花,花人合一,無疑是蘇詞有別于章詞的一種新的藝術創(chuàng)造。 “夢隨風萬里,尋郎去處,又還被鶯呼起!边@數(shù)句是說,夢魂隨風把心上人尋覓,卻又被黃鶯兒把無情叫起。 這數(shù)句妙筆天成,既攝思婦之神,又攝楊花之魂,二者正在不即不離之間。從思婦方面來說,那是由懷人不至而牽引起的一場惱人的春夢,她神魂飄揚,萬里尋郎;但這里還沒有到達情郎的身邊,那邊早已啼鶯驚夢。這兩句蘇軾寫來倍覺纏綿哀怨而又輕靈飛動。就詠物象而言,描繪楊花那種隨風飄舞、欲起旋落。似去又還之狀,堪稱生動真切。篇首所言“似花還似非花”,正可于此境界中領會。 下闋開頭“不恨此花飛盡,恨西園、落紅難綴”,作者在這里以落紅陪襯楊花,曲筆傳情地抒發(fā)了對于楊花的憐惜。繼之由“曉來雨過”而問詢楊花遺蹤,進一步烘托出離人的春恨。“一池萍碎”即是回答“遺蹤何在”的問題。 以下“春色三分,二分塵土,一分流水”,這是一種想象奇妙而兼以極度夸張的手法。這里,數(shù)字的妙用傳達出作者的一番惜花傷春之情。至此,楊花的最終歸宿,和詞人的滿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,將詠物抒情的題旨推向高潮。篇末“細看來,不是楊花,點點是離人淚”一句,總收上文,既干凈利索,又余味無窮。它由眼前的流水,聯(lián)想到思婦的淚水;又由思婦的點點淚珠,映帶出空中的紛紛楊花,可謂虛中有實,實中見虛,虛實相間,妙趣橫生。這一情景交融的神來之筆,與上闋首句“似花還似非花”相呼應,畫龍點睛地概括、烘托出全詞的主旨,達成余音裊裊的效果。 蘇軾 蘇軾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字子瞻、和仲,號鐵冠道人、東坡居士,世稱蘇東坡、蘇仙,漢族,眉州眉山(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欒城,北宋著名文學家、書法家、畫家,歷史治水名人。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,在詩、詞、散文、書、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。文縱橫恣肆;詩題材廣闊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張比喻,獨具風格,與黃庭堅并稱“蘇黃”;詞開豪放一派,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稱“蘇辛”;散文著述宏富,豪放自如,與歐陽修并稱“歐蘇”,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蘇軾善書,“宋四家”之一;擅長文人畫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與韓愈、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作品有《東坡七集》《東坡易傳》《東坡樂府》《瀟湘竹石圖卷》《古木怪石圖卷》等。 宜城教育資源網(wǎng)142o7w8l.cn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