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城教育資源網(wǎng)142o7w8l.cn 《明夷待訪錄》主要內容簡介
《明夷待訪錄》共有二十一篇論文,分為政權、教育、農田、兵制、財計、奄官等六大部分。 《明夷待訪錄》原名《待訪錄》,是黃宗羲最重要的政治思想著作。此書開始撰寫于清順 治十八年,成于康熙元年,鄭姓父子于乾隆年間刊刻此書時,改名《明夷待訪錄》,“明夷” 為《周易》六十四卦中的一個卦名,“明”謂太陽,“夷”謂隱沒,合指“日人地中”的黑暗 時代,卻等待著周武王那樣的明君前來造訪,鄭姓父子據(jù)此命名。
“明夷”:《周易》卦名,象征火入地中。表示昏主在上,明臣在下,不敢顯露明智,智慧之士處在患難地位。“待訪”:期待明君來訪,共議天下大事,進行社會改革。該書從各個方面批判昏君之專制,提出社會改革理想,闡發(fā)民主啟蒙思想。 《原君》篇贊揚古圣人之功德,是“不以一己之利為利,而使天下受其利,不以一己之害為害,而使天下釋其害。”然后批判后世君主的不道德行為。撰者認為“古者天下之人愛戴其君,比之如父,擬之如天,誠不為過也。今也,天下之人怨惡其君,視之如寇讎,名之為獨夫,固其所也。” 《原臣》篇認為,當事之臣不明臣事之道:“以謂臣為君而設者也;君分吾以天下而后治之,君授吾以人民而后牧之,視天下人民為人君橐中之私物”,這種認識是昧于“為臣”之議。該書認為:“蓋天下之治亂,不在一姓之興亡,而在萬民之憂樂!闭J為,君臣與父子不是同一概念,“君臣之名,從天下而有之者也。吾無天下之責,則吾在君為路人。出而仕于君也,不以天下為事,則君之仆妾也;以天下為事,則君之師友也。夫然,謂之臣,其名累變;夫父子固不可變者也。” 《原法》講三代以上有法,三代以下無法。二帝三王之法是為天才所立,“固未嘗為一己而立也!倍昂笾酥鳌眲t是“一家之法而天下之法也”。該書還總結說:“夫古今之變,至秦而一盡,至元而又一盡,經(jīng)此二盡之后,古圣王之所惻隱愛人而經(jīng)營者蕩然無具,茍非為之遠思深覽,一一通變,以復井田、封建、學校、卒乘之舊,雖小小更革,生民之戚戚終無已時也。”該書還認為:“即論者謂有治人無治法,吾以謂有治法而后有治人! 《置相》篇講述宰相之職的重要作用,揭露后主不設相的借口蔽端。書中說:“有明之閣下,賢者貸其殘膏剩馥,不賢者假其喜笑怒罵,道路傳之、國史書之、則以為其人之相業(yè)矣。故使宮奴有宰相之實者,則罷丞相之過也。閣下之賢者,盡其能事則曰法祖;亦非為祖宗之必足法也,其事位即輕,不得不假祖宗以壓后王,以塞宮奴。祖宗之所行未必皆當,宮奴之黠者又復條舉其疵行,亦曰法祖,而法祖之論荒矣。使宰相不罷,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其主,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行也! 《學!、《取士》(上、下)等三篇論述學校的沿革、重要作用和用人、科舉等問題。書中說:“古之取士也寬,其用士也嚴;今之取士也嚴,其用士也寬。古者鄉(xiāng)舉里選,士之有賢能者,不患于不知!薄皩捰谌t無枉才,嚴于用則少幸進!痹摃說:“今也不然。其所以程士者,止有科舉之一途,雖使古豪杰之士若屈原、司馬遷、相如、董仲舒、楊雄之徒,舍是亦無由而進取之,不謂嚴乎哉:一日茍得,上之列于侍從,下之置之郡縣;即其黜落而為鄉(xiāng)貢者,‘終身’不復取解,授之以官,用之又何其寬也!嚴于取,則豪杰之老死丘壑者多矣;寬于用,此在位者多不得其人也! 《建都》篇講都城對國之興亡的重要作用!巴鲋啦灰,而建都失算,所以(北都)不可救也!薄斗芥(zhèn)》篇分析“自唐以方鎮(zhèn)亡天下”的原因,認為“因時乘勢,方鎮(zhèn)可復也!蓖瑫r列舉復方鎮(zhèn)的五大利:“統(tǒng)帥專一,獨任其咎,則思慮自周,戰(zhàn)守自固,以各為長子孫之計”;“一方之財自供一方”;“一方之兵自供一方”;“各有專地,兵食不出于外,即一方不寧,他方宴如”;“外有強兵,中朝自然顧忌;山有虎豹,藜藿不采! 《田制》共三篇,首篇講廢井田后的征稅量問題。次篇駁斥蘇洵不可復井田之理由,認為“凡蘇洵之所憂者,皆非為井田者之所急也”。而“胡翰、方孝孺但言其可復,其所以復之法亦不能詳。”而該書講:“故吾于屯田之行,而知井田之必可復也。”即根據(jù)當時屯田的社會現(xiàn)象做定量分析后,得到“復井田可行”的結論。末篇論斯民之暴稅苦有三:“有積累莫返之害,有所稅非所出之害,有田土無等第之害!本唧w講述了自己對納稅提出的計算方法和標準。 《兵制》共三篇,首篇論述養(yǎng)兵數(shù)量和供給問題,反對無限制地招兵,給人們帶來更大的負擔。次篇論軍中“將”的作用。末篇論述文、武合一問題。書中說:“唐、宋以來,文武分為兩途,然其職官,內而樞密,外而閫帥州軍,猶文武參用。惟“有明”截然不相出入;文臣之督撫,雖與軍事而專任節(jié)制,與兵士離而不屬。是故蒞軍者不得計餉,計餉者不得蒞軍;節(jié)制者不得操兵,操兵者不得節(jié)制……”。該書主張:“使文武合為一途,為儒生者知兵書戰(zhàn)策非我分外,習知而知其無過高之論,為武夫者知親上愛民為用武之本,不以粗暴為能,是則皆不可叛之人也。” 在《財計》三篇中,該書通過對歷代錢幣流通情況和征稅形式的分析,得出“后之圣王而欲天下安富,其必廢乎金銀乎”的結論,主張改賦金銀為實物征納。該書還認為:“治天下者即輕其賦斂矣,而民間之習俗未去,蠱惑不除,奢侈不革,則民仍不可使富也! 《胥吏》篇提出:“復差役、用士人”的主張。書曰:“古之胥吏者一,今之胥吏者二。古者府史胥徒,所以守簿書,定其會者也;其奔走服役,則以鄉(xiāng)戶充之。自王安石改差役為顧役,而奔走服役者亦化而為胥吏矣。故欲除奔走服役吏胥之害,則復差役;欲除簿書期會吏胥之害,則用士人。” 《奄宦》二篇講述:“奄宦”對社會的危害及“奄宦”為何不去的歷史原因。書曰:“奄宦之禍,歷漢、唐宋而相尋無已,然未若‘有明’之為烈也!薄扒曳蛉酥髦醒倩,奴婢也;其有廷臣,師友也。所求乎奴婢者使令;所求乎師友者道德。”“奄宦之如毒藥猛獸,數(shù)千年來,人盡知之矣;乃卒遭其裂肝碎首者,曷故哉?豈無法以制之與?則由于人主之多欲也!蔽闹卸嘤泄ッ髦Z。 《明夷待訪錄》用新觀點論證了君道。剝去了“天子”的神秘外衣,否定了“君權神授”的傳統(tǒng)之見。提出了加重宰相職權以限制君權的思想。區(qū)別了一家之法與“天下之法”的界限,論證了“法治”和“人治”的問題。提出了以學校為議政機關的思想。提出“工商皆本”的經(jīng)濟主張。該書在歷史上有過巨大的進步啟蒙作用,對后代的民主思想的發(fā)展及推動維新變法運動發(fā)生了很顯著的影響。在清乾隆年間,該書被列為禁書。 《明夷待訪錄》于清嘉慶年間有初刻本印行。一九五五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據(jù)《梨州遺著匯刊》,民國四年(1915年)再版本為底本,校點出版。一九八一年中華書局又以初刻本浙江慈谷二老閣本重校,刊行新一版。 宜城教育資源網(wǎng)142o7w8l.cn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