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慶教育網(wǎng)
阿q正傳主要內容概括-阿q正傳人物形象分析-阿q精神是褒義還是貶義詳細信息
宜城教育資源網(wǎng)142o7w8l.cn

阿Q正傳作者簡介


魯迅(1881年9月25日-1936年10月19日),原名周樟壽,后改名周樹人,字豫山,后改豫才,“魯迅”是他1918年發(fā)表《狂人日記》時所用的筆名,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,浙江紹興人。
著名文學家、思想家,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,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的奠基人。毛澤東曾評價:“魯迅的方向,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!
阿q正傳主要內容概括 

阿Q正傳主要內容
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閉塞的農(nóng)村小鎮(zhèn)未莊為背景,塑造了阿Q這個身心受到嚴重戕害的落后農(nóng)民的典型。
他無家無地無固定職業(yè),以出賣勞力為生,備受殘酷的壓迫與剝削。但他不能正視自己的悲慘地位,卻以“精神勝利法”自我陶醉。
阿Q從盲目的自尊自大到可悲的自輕自賤,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環(huán)境里的典型性格。阿Q的階級地位決定他歡迎革命 ,但他不了解革命,認識糊涂,精神麻木,結果被篡奪了革命果實的封建地主階級槍斃示眾。
《阿Q正傳》是中國著名的小說家魯迅先生創(chuàng)作的第一部小說,它有力的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建、保守、庸俗、腐敗等社會特點,有力地揭示了舊中國人民的生活場景和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病態(tài)。為中國文學歷史上第一部白話文小說,其有力的打擊了當時舊中國統(tǒng)治者的封建。
阿Q正傳人物介紹
阿Q
阿Q,一貧如洗,無家無業(yè),甚至連名字也沒有,住在未莊的土谷祠,只給人家做短工,平日只要吃飽了肚子,有幾文錢,便神氣活現(xiàn)地喝酒賭博,調笑打鬧,生活滿足得很。后來在他“中興”之后,更是滿足、神氣非!皾M把是銀的和銅的,在柜臺上一扔說:“現(xiàn)錢打酒來”,阿Q不僅在生活上十分滿足和得意;在精神上,也有其滿足和沾沾自喜之處。阿Q得意于自己“先前闊”,或者“我的兒子會闊多啦”,加以他“進了幾回城”,自恃“見識高”,便更自負。他譏笑未莊人是“多么可笑的鄉(xiāng)下人”,竟不知城里的煎魚和條凳,打麻將的手藝也遠不及城里人。然而一面又鄙薄城里人,城里人把長凳叫條凳,煎魚不用蔥葉而用蔥絲,他認為“這是錯的,可笑。”這樣,阿Q又在精神上獲得了滿足。在這種卑瑣陋劣的生活方式下,阿Q處于可憐的境地而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地生活下去。他身上最明顯的舊中國的國民劣根性便是精神勝利法和奴隸根性。
自尊自大:阿Q本身是個非常卑微而且貧賤的人物,但是他卻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,甚至是家鄉(xiāng)有錢有勢的趙太爺,他也認為,“我的兒子將來比較闊的多”。而且因為去過城里,甚至連城里人也看不起,拿別人的缺陷肆意嘲笑,然后引起為榮。
自輕自賤:阿Q能夠自己貶低自己,而且在自輕自賤了之后,還能夠認為這種輕賤使自己的“地位”更加上上。比如,在被人揪住辮子往墻上撞頭的時候,阿Q就自己說自己是“蟲豸”,將自己貶低為“蟲豸”希望別人放了自己。并且在輕賤自己為“蟲豸”之后,又犯了自尊自大的毛病,認為自己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,所謂的“第一個”就是無上的榮耀,于是阿Q又在精神上勝利了。
自欺欺人:自欺欺人是阿Q常常用于安慰自己的表現(xiàn),以讓自己能夠獲得心理上的滿足。比如被別人打,他可以想象成自己被“兒子”打了,認為整個世界不像樣,沒了倫理,于是又按照自己的意愿轉敗為勝,心滿意足。
欺軟怕硬:阿Q本身就是非常卑賤的小人物,身體瘦弱、口才也木訥,不論打架還是罵人都不是別人的對手。于是阿Q在于是發(fā)生沖突的時候,就是先估量對手的力量,專門撿軟柿子捏,木訥的便罵,力氣小的他便打,如果遇到打不過也罵不了的,就說“君子動口不動手”。這種典型的欺軟怕硬的行為,也是阿Q精神勝利法的具體表現(xiàn)。
  趙老太爺
趙太爺,在小說的描述當中,應該算是在阿Q所生活的地方,一個最具有權勢的人,是所有未莊的居民都崇拜和憧憬的對象。因為有錢、有權利、有大房子、有文化,所以可以有身份、有尊嚴、有剝削他人的可能。趙太爺是小說當最能夠反襯出阿Q形象卑微的一個人物。因為阿Q從生到死,擁有的也一直都只有貧窮,甚至連姓“趙”的權利都被趙太爺剝奪。
趙太爺是未莊的強權者,能夠壓迫阿Q,壓迫未莊的所有弱者,是一個典型的具有封建意識形態(tài)的人物。在小說當中,趙太爺表現(xiàn)出了對封建統(tǒng)治和封建意識的絕對維護,比如,討厭假洋鬼子;對假洋鬼子的假辮子表現(xiàn)出了反感;反對革命。但是關于革命,趙太爺在最初的反對過后,又為了賺取自身的利益而反而“投身革命”,這種腐朽的自保觀念,也是趙太爺具有強烈封建意識的表現(xiàn)之一。但是從本質上來說,趙太爺卻對革命深惡痛絕,而且內心非常明白,作為封建勢力的殘余勢力,革命以及人民的覺醒,會給他的地位帶來實質性的威脅。因此,在阿Q揚言革命之后,趙太爺以“革命”的罪名將他逮捕,殺了阿Q的姓名。趙太爺?shù)倪@種行動實際上是非常明智的,因為阿Q如果真的在革命當中逐漸覺悟和有所覺醒的話,很有可能對現(xiàn)實的封建秩序引起混亂甚至是顛覆,因此在趙太爺?shù)姆饨ńy(tǒng)治根據(jù)還沒有被撼動之前,他堅決將心心念念要反抗的阿Q置于死地,徹底扼殺了反抗的跡象。并且以阿Q被殺頭的事實,對未莊所有的居民提出了警告:“革命”即是“反動”,是要丟掉性命毫無利益的蠢事。使趙家在未莊的地位更加牢固。
在《阿Q正傳》小說當中,趙太爺是現(xiàn)實社會當中的勝利者,與阿Q的“精神勝利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,是封建社會當中的社會強者勢力的代表。而通過趙太爺?shù)膹姾沸蜗蠛蛯嶋H勝利,也說明了所有在“精神上”具有勝利的人,實際上都是在現(xiàn)實當中空虛無力的弱勢群體,而所謂的“精神勝利”,最終只能是飄渺云煙,永遠抵不過現(xiàn)實當中他人所擁有的一切。
  假洋鬼子和趙秀才
在《阿Q正傳》當中,描述了在當時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的人物生活狀態(tài),包括統(tǒng)治階級的趙太爺、下層居民的吳媽、更加低等的阿Q、小D等人物,除此之外,還有中國社會的一批非常典型的人物——讀書人。
《阿Q正傳》小說當中的讀書人,實際上是兩種類型的讀書人,而且魯迅先生對這兩種讀書人都保持著否定和諷刺的態(tài)度:一種是以假洋鬼子為代表的富裕階層的讀書人,有實力學習洋務,有錢留洋,有資本說參與革命但是實際上是封建勢力的維護者;另外一種則是趙秀才,接受正統(tǒng)封建教育成長起來,封建統(tǒng)治的堅決維護者。從本質上來說,假洋鬼子和趙秀才是一樣,都是造成阿Q悲劇結果的罪魁禍首,是封建勢力的代表。兩人具有相同的特點。
首先,不論是假洋鬼子還是趙秀才,都出身于封建大家庭,是富裕階級的成員,與底層勞動人民之間的關系是徹底對立的。從假洋鬼子和趙秀才的身上,都看不到他們對勞動者的同情和愛護。假洋鬼子雖然接收了外國教育,學習了自由、平等,但是骨子里仍然帶有統(tǒng)治階級的優(yōu)越感?床黄鸢,用手里的權杖敲打阿Q,追罵阿Q,并且認為阿Q沒有資格參加革命,將阿Q打出門去。而趙秀才對阿Q這種下等人也是毫不留情,在阿Q向吳媽求歡的時候,毫不手軟地棒打阿 Q,甚至還剝削身無分文的阿Q出錢了事。在革命之時,向官府通風報信,將阿Q作為“革命者”捉拿歸案,徹底害死了阿Q。
其次,不論是假洋鬼子,還是趙秀才,都是利用革命風潮為自己爭取利益的小人。兩人集合在靜修庵去革命,只是簡單做做革命的樣子,因為靜修庵里有一塊 “皇帝萬歲萬萬歲”的'龍牌,是應該趕緊革掉的1,而且就算是撤掉了這塊龍牌,兩個人也絕對不會因為“革命”而有什么實際性的損失,在革命風潮被鎮(zhèn)壓之后,可以簡單抽身而毫發(fā)無損。而且在靜修庵里,兩個人封建腐朽思想,以及自私自利的面孔被表現(xiàn)無遺,兩人相互爭搶在皇帝龍牌前的一件股東,可見兩人的目的并不在于革命,而是在于利用革命作為爭取利益的工具而已。
  吳媽
吳媽是在《阿Q正傳》當中出現(xiàn)兩位女性形象之一,除了更加弱小的小尼姑之外,吳媽基本上與阿Q一樣,同是窮苦下層平民,在趙太爺家作女仆,而且是個阿Q嘴里的“小孤孀”,是阿Q敢于鼓起勇氣去調戲的對象。
吳媽是阿Q對女人瘋狂幻想之后找準的發(fā)泄目標,但是當阿Q被欲望所驅使,提出了“我要跟你困覺”的話題時,吳媽卻果斷逃開,并且給阿Q的人生造成了另一個不大不小的災難——被趙秀才棒打,定下了賠禮道歉的霸王條款,并且賠償了對阿Q來說是一筆巨款的金錢。從這一點上來說,吳媽與小說當中的其他剝削者一樣,也間接地剝削了阿Q,并且對于阿Q最終的悲劇性結局也有一定的關系。所以在小說當中,吳媽的身份雖然也是值得同情的貧苦人民,但是更多的,吳媽這個人,卻是不值得同情,甚至非常可恨的小人物。
在小說當中所表現(xiàn)出來的吳媽的形象特點,主要是虛偽奸詐和冷漠自私。首先,吳媽與阿Q是處于同樣階級地位的普通農(nóng)民,是受到趙家剝削勞動力的可憐人。但是吳媽與阿Q相比,對自己的生存狀態(tài)比較滿意,所以總是愿意與他人聊天時聊到趙家的事情。在被阿Q求歡之后,吳媽也并不是處于驚嚇和為自己的操守擔憂,但是感覺受到了侮辱:同樣是下人,但是吳媽卻更加鄙視阿Q,潛意識間認為阿 Q的求歡使拉低了自己的身份,于是奔跑出去向趙家人求救。這種行為,實際上只是吳媽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,而非常狡詐地利用了阿Q。吳媽非常的冷漠自私,他對阿Q的處境毫不關心,只是關心自己的生存狀態(tài),而且利用阿Q的單純和笨拙,建立自己“清白貞潔”的聲望。實際上,在受到阿Q的求歡之后,吳媽原本完全沒有必要如此小題大做地奔跑出去,更不需要去告訴自己的“主人——趙家人”。如果吳媽有一點對阿Q的憐憫之心的話,完全可以僅僅拒絕阿Q,狠狠打阿Q一個耳光讓他清醒過來,這件事情就可以過去。但是吳媽卻跑去找趙府的人告狀,使阿Q挨打遭罰,而且被趕出趙府失去了工作。同樣是作為窮苦之人,吳媽不給阿Q留下一點退路,可以說非常冷漠自私,對他人毫無憐憫之情。
  小D
小D這一人物形象,在小說當中出場的次數(shù)不多,有時候甚至只是魯迅先生提到了小D,卻沒有讓他正式出現(xiàn),也沒有描述其身家背景等資料,僅僅給了他一個非常不具體的名字——小D。這使小D與阿Q之間存在了許多相類似之處:首先,兩人都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貧苦之人,沒地、沒房、沒錢、沒親人、甚至沒有自己的名字。其次,小D與阿Q同樣,都有典型的“阿Q精神”,即能夠做到自輕自賤、自欺欺人地生活下去,比如阿Q曾經(jīng)將自己的地位貶低為“蟲豸”,而小D則同樣說過這樣的話,都是以主動降低自己身份和自尊,來換取別人的同情和諒解。雖然小D與阿Q在許多的方面都存在相似之處,可以說小D是阿Q精神的延續(xù),是在阿Q死之后,代替了阿Q一般的存在,但是小D與阿Q相比,還是村子獨立的個性和特點,至少他應該比阿Q這里典型的小人物形象,更加具有改造性,應該說,魯迅先生在創(chuàng)造小D這一形象的時候,是希望小D能夠成為未來中國的希望的人。
阿Q正傳賞析
《阿Q正傳》是魯迅小說的代表作,也是魯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說。小說以“辛亥革命”前后為時化背景,虛構了“未莊”這個舊中國農(nóng)村的縮影,以貧苦農(nóng)民的生活為題材,表現(xiàn)出深刻的思想內涵。從創(chuàng)作動機來看“是想暴露國民的弱點”。整篇小說共九章。
作品通過對阿Q生活處境和不幸遭遇的描寫,真實地反映了“辛亥革命”前后中國農(nóng)村的社會現(xiàn)實和階級關系。阿Q勤勞卻依然一貧如洗,他不僅物質上被剝削得一無所有,甚至連姓趙的資格也被地主趙太爺剝奪了。地主階級對于農(nóng)民不僅進行物質上的剝削,而且在精神上實施奴役和摧殘。
小說通過阿Q與革命的關系,深刻地總結了“辛亥革命’失敗的歷史教訓。所謂的革命黨人對于阿Q的革命行動的排斥,深刻地揭示出“辛亥革命”沒有啟發(fā)廣大民眾的覺悟,從而在實際上提出了農(nóng)民問題在中國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。
此外,本文揭示了阿Q那種以虛偽的優(yōu)勝狀態(tài)逃避現(xiàn)實的“精神勝利法”,中國國民的自我麻醉、自我欺騙的病態(tài)心理。小說通過暴露國民的這一病態(tài)心理特征,把批判的矛頭指向國民性的弱點。

宜城教育資源網(wǎng)142o7w8l.cn
阿q正傳主要內容概括-阿q正傳人物形象分析-阿q精神是褒義還是貶義
宜城教育資源網(wǎng)免費提供課件、試題、教案、學案、教學反思設計等備課資源。數(shù)百萬資源,無須注冊,天天更新!
成人教育
    
宜城教育資源網(wǎng)
免責聲明 :本站資源版權歸原著作人所有,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,請通知我們,我們會及時刪除。
宜城教育資源網(wǎng)主辦 站長:此地宜城 郵箱:yrqsxp@163.com  QQ:290085779